时政要闻

永做不胜不休的逐梦者——川陕苏区精神述评之五

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发布时间:2022-12-26 11:19

90年前,川陕苏区军民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川陕苏区精神。历经90年风雨洗礼,川陕苏区精神之火不熄,浩然正气长存,已成为老区人民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

作为川陕苏区精神的压轴词,“不胜不休”是根据地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支撑,体现了先烈先辈信念坚定、敢于斗争、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品质,激励着巴中儿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上,勇毅担当,矢志逐梦。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号召我们,“要做不胜不休的逐梦者,书写后发赶超振兴发展时代篇章,让老区强市富民梦想成真。”

坚定信念,矢志向前

驱车沿着镇广高速从通江行至王坪,经过全长33.4公里的红色主题高速公路,就到了川陕苏区纪念馆。看着分列大门两侧的“赤化全川”“拥护红军”景观石刻,思绪很容易就被带回到那个红军战士们为了崇高理想浴血奋战的年代。

1932年7月,蒋介石集中30多万兵力、4个航空中队和地方反动民团,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10月,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敌人蜂拥而来,红军处于方圆几十里的“弹丸”之地,革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向西北转移,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根据地!

革命的暂时失利,没有磨灭这支钢铁队伍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红军战士依然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决然团结战斗在鄂陕边界间。

越过京汉线、血战漫山关,翻秦岭、涉汉水,从大别山转战大巴山。正是凭着心中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英勇的红四方面军在极端不利的斗争形势下,依然坚持不胜不休战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围胜利,最终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讲解起那段峥嵘岁月,川陕苏区纪念馆讲解员李晨曦热泪盈眶。

实践充分证明,红四方面军将士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他们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继而团结带领着老区人民一路阔步前行,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定追求革命胜利的理想信念,在红四方面军建立苏区的斗争中熠熠生辉,踏上伟大长征路后也从未动摇。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274团8连第三次过草地,陷入断粮困境,14岁战士周广才忍饥挨饿留下半截皮带,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在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时,陆军第75集团军红军旅“坚守英雄连”连长夏庆凯再次讲起该连“传家宝”半截皮带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信仰如火炬,理想如明灯,烛照着共产党人的逐梦之路。

“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这是从川陕苏区走出的烈士刘伯坚在狱中写给亲属的遗书。

在遗书中他表达了“为中国民族争生存、争解放”的坚定信仰,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站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门口向上仰望,千余层阶梯道阻且长,洁白墓碑庄严肃穆,鲜红的五角星在大巴山的阳光下熠熠闪光。革命烈士虽与世长辞,但革命精神会与世长存。

迈步新征程,我们一定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不胜不休”的勇气迎接一切风险挑战,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奋勇向前,为加快老区巴中后发赶超振兴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不懈斗争,直至胜利

毛泽东指出:“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

红四方面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王烈山,遭受炮弹轰击,面对抢救他的红军医护人员,年仅29岁的他只给大家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战斗,直到胜利!”

“疯子”将军王进山,在反“六路围攻”的一次战斗中,创造了一个团全歼一个旅的奇迹。江油一战,头部两次中弹变成“血人”,仍然坚持指挥战斗,最终打败了强敌。

徐向前元帅回忆川陕苏区斗争岁月时说:“严酷的军事斗争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主要内容。从我军入川到强渡嘉陵江的两年零三个月里,仅战役规模的打仗,就足足打了十六个月。”

艰苦斗争不仅迅速解放了通、南、巴等县城,而且在“广昭战役”“陕南战役”等战斗中给四川军阀和国民党势力以沉重打击。

与红四方面军战斗的四川军阀无力地感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愈挫愈勇的队伍,具有脱离险境的神奇力量,能不断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传奇业绩。

坚持斗争,夺取胜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成为刻进红军战士骨子里的信念,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转化为“不胜不休”的斗争意志。

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毛浴镇召开了党政工作会议,制定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十六字红军训词。红四方面军在印发的《说明》将“不胜不休”解释为:“不消灭刘湘,不赤化全川,不实现苏维埃新中国,不打倒帝国主义,就誓不停止”。

正是因为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意志,始终保持不胜不休的斗志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红四方面军才能以超常的毅力,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取得军事斗争的伟大胜利。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进入新时代,川陕苏区人民,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夺取新的胜利。

12月12日,在全市“上争支持外抓招引”双月交账会上,市委书记何平讲话令人心潮澎湃,过去2月工作取得的成效和进步喜人。

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首战告捷。

巴州、恩阳、平昌成功创建第四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全省唯一所辖县区全部入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市州。

巴中作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市州之一(另一个为乐山市),获批组建市级法人农商银行。

……

一桩桩、一件件可喜成绩,体现了老区人民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昭示着川陕苏区精神,历经岁月依然充满力量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迈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努力依靠顽强斗争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要自觉加强斗争历练,主动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抢险救灾、信访维稳等一线摔打磨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新时代“劲草”和“真金”。

不怕牺牲,默默奉献

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高度评价川陕苏区:“那里的人民群众,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艰苦斗争,英勇牺牲,贡献了他们所能贡献的一切力量。”

在苏区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

翻越“巴山天险”的风雪里共产党员陈松庭用身体为战友挡风御寒再也没有站起来;坚持不下阵地的16岁战士向子成在“老子病死不如战死!”的誓言声中倒在前线;血战万源战役中王开旺“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暗堡”;长征路上向思宽一家7口参加革命6人献出宝贵生命……

红军战士为拯救群众于水火心甘情愿献出生命,川陕苏区群众也能够义无反顾参加红军、支援前线。

据统计,在川陕苏区存续的两年多时间里,仅巴中就有12万余人参加红军,其中4.8万余人壮烈牺牲,人民群众为红军提供军粮约3亿斤,投入运输约100万人次,14万余老区人民为创建和保卫苏区献出宝贵生命。

正是凭着这种为了人民翻身做主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的奉献品质,革命事业在极其艰难条件下,如星星之火,终起燎原之势,带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老区巴中一直传承着无私奉献的川陕苏区精神。

在1959年到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这块土地赤野千里,人们生活陷入重大危机……而当京津沪辽等地粮食告急时,这里的群众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交售粮食生猪,无怨无私支援城市和国家的重点建设……三年时间,四县共外调粮食13万吨,把从旱魔口中夺回的粮食全部奉献了出来。

当前,正值奋力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在前行路上不惧风吹雨打、管它千难万险,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在不断攻坚破难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走进巴中城市广场中央,一道三面合围的展示墙静静矗立,这是巴中市委、市政府为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制作的专题图片巡展——红旗漫卷大巴山,无数的游客和市民在这里驻足参观,接受红色教育,感悟川陕苏区精神。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不朽川陕苏区精神,老区人民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王俊翔 作者系中共巴中市委办公室干部)

阅读:782  【字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