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红色热土谱新篇——巴中加快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综述

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发布时间:2022-12-19 13:53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奋进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继往开来中书写。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出台以来,巴中争取了一批重大政策,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了一批重大平台。随后,《“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巴中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并与浙江金华建立8年的对口合作关系。

一系列国、省决策部署和政策支持,为巴中带来了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立足新的起点,站在更高层面谋划推动振兴发展,努力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是巴中当前的重要课题。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唯有勇挑重担、再次创业,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才能接续巴中发展的历史伟业,继续贡献老区的智慧和力量。”去年5月,在市委读书班上,市委书记何平指出,我们已处于振兴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要站在更高层面谋划推动振兴发展,努力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

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不同,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没有明确的创建标准,没有现成的指标体系。

对此,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主要是借助国、省振兴革命老区政策的东风,争取省委、省政府量身定制“一揽子”支持政策,使老区的战略位势明显提升;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改善经济结构和质量,使老区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着眼共同富裕,大力改善民生,使老区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实现三个“明显提升”,奋力开创后发赶超振兴发展新篇章,加快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巴中脚步铿锵、坚定前行!

凝聚外力,既走出去学习,让上争支持变成工作常态,又面向外部市场,坚持开放第一引擎,后发赶超的动力越来越足

有定位、有目标,还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由于巴中自身发展基础薄弱,后发赶超振兴发展亟待凝聚外力。

对比全国13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无论是经济指标还是基础条件,巴中还有差距。

6月20日至22日,市委书记何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鹏凌率巴中市党政代表团前往河南省信阳市考察学习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经验。

何平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始终深情关怀,在信阳提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极大增强了老区光荣感,也增强了我们建设老区、发展老区的决心信心,我们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将认真消化吸收,努力把学到的真经转化为巴中振兴发展的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几年来,市委主要领导外出考察的城市从省内到省外,从革命老区到沿海发达城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路学习,一路总结,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坚定,认识更加统一。

打好“红色牌”“老区牌”,6个红色景区景点被列入“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红色儿童剧《小军号》成功入选“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季”展演剧目之一,并在全国巡演。

千方百计抓住政策机遇,鲜明“争资跑项”工作导向,善于研究政策、谋划项目、对接争取,实现规划变项目、项目变资金,将“上面所予”和“巴中所需”有机结合起来,领导干部带头争、组建专班坐地争、严格奖惩逼着争,让上争支持成为一种工作常态。

“政策是稀缺资源,会争才有饭吃。”一位长期和项目打交道的发改委工作人员感慨,如果坐地等开花,汉巴南铁路推进不会这么快,恩阳机场航线不会曾至18条,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不会在15个月内完成通车……

凝聚外力怎么办,尽可能地走出去,把思路打开,把目光聚焦外部市场,坚持开放第一引擎,毫不松懈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建立主导产业链长制,兼任链长的市级领导每月至少走出去招商2次,年度至少牵头引进投资额超5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县区主要负责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亲自抓、负总责,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2次,带头招引投资额超5亿元的产业项目不少于2个;产业主管部门每季度要更新一次行业信息和目标企业推荐清单,突出专业性和针对性。

在一系列重大举措下,雅拉德荣百亿级优质肉牛全链集群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华润希望乡村建设项目落户南江,总投资40亿元的京东(恩阳)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巨星铭创集团西部生产基地各条生产线加足马力生产……巴中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后发赶超的动力越来越足!

激活内力,找准优势,下大力气推进改革创新,培育建强各类市场主体,增强发展造血功能

外力拉动固然重要,但内力驱动才是一个地方不断发展的持久动能

巴中建地设市晚、发展基础差、经济底子薄,作为后发地区,可以说一直在追赶。“十二五”期间,巴中经开区、恩阳新区的成立,深刻改变了巴中的空间形态,催生了经济社会的嬗变。

去年5月,何平在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上讲道:“从全国来看,新区建设往往起到了发展动力源的作用。”随后,文旅新区应运而生,并以行政区的“身份”开展项目招商。

“文旅新区的成立是巴中重组文旅格局、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文旅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旅新区推动“一城两翼”跃升为北旅南城经济版图。巴州区、恩阳区、巴中经开区三区融为一座城,与文旅新区相呼应,以旅游为城市聚人气、以城市为旅游汇商气。

除了引擎作用,文旅新区还承载着改革创新的重任。

新区之新,新在敢于打破条块分割,实行党工委领导下的“管委会+公司”体制的领导体制之新;新在敢于打破区域界线,重新配置横跨南江、通江两县优质文旅资源的发展理念之新;新在成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示范。

如果说组建文旅新区是市委、市政府直面时代课题、破除振兴发展瓶颈的重要引擎,那么,市场主体便是拉动引擎的重要马车。

当前,我市市场主体最主要的问题是创新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仅有省级瞪羚企业1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户。

出实招,先后特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管理工程研究所专家、举办“院士巴中行”等活动,为企业挂上创新发展“专家号”,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变废为宝,从餐厨废弃油脂中加工出了低碳环保的绿色能源——生物柴油,不仅出口到欧美,还成为当下抢手货,每吨售价上万元;

江口醇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方式更新换代,系列白酒已远销俄罗斯、韩国、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外贸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有40年历史的平昌县钢圈厂创新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后,今年产值将突破1个亿,和原来老旧的生产方式比,产值翻了几番。

内力驱动,找准优势是关键。

后发是潜在优势,生态是核心优势,守好绿水青山,保护好生态环境。巴中,带血的GDP坚决不要,竭泽而渔的事坚决不做。巴中成功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成为巴中加快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征途上的重要支撑。

人文是突出优势,红色是巴中的亮色、国之瑰宝,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军精神,践行初心使命,把这份宝贵资源利用好,巴中将红色景区建设纳入全域旅游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正在加快建设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成为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

擦亮绿色,点亮红色,巴中正在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征途上昂首前行。

拿出魄力,夯实硬基础,立足特色,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培育振兴为主线加速后发赶超

“高高的大巴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要想翻越巴山顶,只有背二哥的铁脚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去个成都跑一天。”这曾是巴中群众对当地道路交通的描述。

一直以来,落后的交通是阻碍巴中经济发展最为明显的短板。近年来,我市抓住川陕革命老区系列政策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强化能源保供、破解交通等瓶颈制约、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已经建成机场1个、铁路2条、高速公路7条。

不过,对于要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巴中来说,还要构建更强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今年5月5日,何平主持召开“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谋划推进专题会,提出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抓紧谋划推进项目,全面掀起我市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

在巴中经开区秦巴大道旁,伴随着清脆的汽笛声,一列载着500米长钢轨的火车驶入汉巴南铁路工程铺轨基地,预计春节前,可完成200公里长轨存储,为按期实现全线贯通奠定基础。

路要“走出去”,水要“引进来”。近年来,我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主战场,6座重大水利工程按下“加速键”。

发展基石筑牢。近年来,我市把有限的资源聚焦于与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最相符、最能做大做强的产业,确定全市“1+3”主导产业: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培育壮大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

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突破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巴中擦亮“红色”金字招牌,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全市绿色经济增长极,加速向旅游收入1000亿元俱乐部迈进。

新能源新材料集群不断壮大。位于巴中经开区中山路的巴中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立方米绿色新型人造板的智能生产线重新运转起来。目前,该公司已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

“2022年,企业有望实现产值5亿元。”巴中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正谋划上市,力争成为西南地区刨花板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

在恩阳区临港产业园,随着最后一台设备调试完毕,巴中市中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巴中临港产业园投产的第9家企业,主要从事摄像头模组的制造与销售。“这是我们以商招商,从深圳招引来的企业。”恩阳区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岳利军介绍,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巴中临港产业园,已签约入驻企业17家。

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如火如荼。在平昌县,7月签约落户的雅拉德荣(广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平昌县政府签订平昌县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投资协议,计划用5年至8年时间投资50亿元,打造“15万头能繁母牛+7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的肉牛全产业链项目。

在巴州区,川产道地药材产业是立区主导产业。目前,该区已建成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5.6万余亩,其中依托清江、大和、水宁寺、曾口4个乡镇32个村建成的巴中市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已被命名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做大做强。

保持定力,抓好落实,拿出拼的勇气、干出拼的劲头、保持拼的状态,努力绘就百业竞发之兴、万商云集之盛

市委目标和思路既定,建成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美好蓝图,关键在保持定力,抓好落实。

定在哪里?定在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上。

“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少吼“给我冲”,多喊“跟我上”。近年来,我市提出党员干部要坚持“讲真话、做实事、去繁冗,有情怀、扬激情、反颓废”基本要求,构建“宽松、和谐、干净”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宽容、激情、担当”的干事创业环境,破除行政化思维、官老爷习气、狭隘地域观念和固有习惯。

冒着酷暑早出晚归,平昌县农业局农技推广干部陈德涌一心扑在肉牛产业上,从说服养殖户到陪同投资商选址、办证,事无巨细,最终促成百亿级优质肉牛全链集群项目顺利落户

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陈德涌的辛勤付出,才让众多投资者将目光聚焦巴中。“最打动我们的,是巴中优质的营商环境。”雅拉德荣农牧科技集团执行总裁罗林在项目开工时深情表示。

在项目建设现场,在产业园区,在广袤的田野上,党员干部的身影无处不在。

作为巨星铭创集团西部生产基地的项目管家,巴中经开区科创局工作人员王涛几乎将家和办公场地驻扎在了项目生产一线,从企业落户的各项手续审批到开工建设中的项目进度,再到投产后的人员招聘,事无巨细,件件关心。

“今年遇到极端高温天气,供电成了项目推进的大问题。为了保证项目进度,王涛跑了几天,帮我们协调了发电机,让我们非常感动。巴中,确实是一块值得投资兴业的热土。”巨星铭创生产副总刘飞感慨道。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党员干部绝不会白干事。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强、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生态,突出正向激励,激发工作动力。

29.8岁!这是近年来调任的56名人才的平均年龄。同时,突破身份界限、体制界限、地域界限,让人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有序流动。

2021年,4名“90后”引进人才通过“双向互派”到乡镇一线锤炼,200多名年轻干部被选派到改革开放前线长见识、项目工作一线提能力、排难攻坚火线炼韧劲。

保持定力,还要拿出拼的勇气、干出拼的劲头、保持拼的状态。

拼责任落实。对市领导挂联的32个重点项目、35个重点工业企业、47件发展大事、68件年度民生实事,定期盘点、定期交账。

拼项目投资。上争支持、外抓招引双月交账会上,各县区委书记以PPT的方式汇报项目成果。以决战冲刺的姿态,镇广高速瓦室互通项目从吊装第一榀拱肋开始,仅用24天就实现主拱顺利合龙。

拼产业发展。平昌县望京镇6000多亩茶叶迎来了今年最后一季的“采摘忙”。通过全面升级转型,预计年产值达5000万元。

拼便民利企。巴中市强盛建材有限公司累计享受缓缴税款157万元,负责人廖献彬说,相当于为企业提升无息贷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用时间换取企业成长的空间。

拼消费回暖。一张消费券,如同一颗石子,激起了消费市场“一池春水”,让市民得优惠,让商家打开市场。

“巴中拼的势态很好。”9月13日,省委书记王晓晖到巴中调研时对巴中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给予充分肯定。

理性看、务实干,立足新的起点,沿着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道路,巴中迈出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乘着国家和省支持老区振兴发展的东风,巴中踏出的每一条路子,都写满了巴中人砥砺前行的生动印记。

未来可期,巴中将更加努力。(记者 何欢)

阅读:780  【字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