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巴中 在高质量发展路上跑出“加速度”

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5-08 18:35

5月3日14时05分,一架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起飞的波音B738,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平稳降落在巴中恩阳机场。当天,巴中恩阳机场正式开通西安-巴中-海口的往返航线。至此,从恩阳出发可直达成都、上海、深圳等10个城市。

近年来,巴中交通进入“快速+立体”新时代。随着巴中恩阳机场通航、巴陕高速通车、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项目动工……现代立体开放的交通体系正加快形成。

“交通动脉的打通为巴中融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巴中高质量发展做强基础支撑。”巴中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立足新时代新方位,巴中抢抓机遇,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推动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绿色崛起为路径,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建设、县域经济、特色农业、全域旅游、城乡提升“六大突破”,强化经济持续发展、民主政治发展、文化繁荣兴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六个推进”,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努力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

强化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近日,走进平昌县鹿鸣镇回龙村,1100余亩茶园绿意葱茏。“最近刚刚采完春茶,所有的鲜茶都由合作社收购,采摘一斤鲜芽收入70元,今年不少村民采茶收入上万元。”回龙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庆海说。

回龙村地处偏远,山陡林密。2014年,该村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有贫困户180户582人。近年来,在巴中市城管执法局的对口帮扶下,该村的基础设施和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并于2018年脱贫“摘帽”。为实现高质量脱贫,该村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栽种茶树1100余亩,创办扶贫加工车间,实行茶叶深加工,人均增收2100元。

受制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源等因素,长期以来,巴中县域经济实力总体不强,特色优势产业支撑能力弱,缺乏重大项目投资。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巴中大力实施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型工业”,旅游、康养、商贸物流、文化创意“四大现代服务业”,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巴中持续擦亮农业“金字招牌”。巴中地处全国三大富硒带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2.1%,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农产品品质优良。“通江银耳”“南江金银花”“巴山土鸡”等一批区域(企业)品牌先后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巴食巴适”品牌列入全省品牌支持重点,“平昌青花椒”“江口青鳙”入围全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名单,恩阳区获评“中国芦笋之乡”,一批“巴”字号农产品成为巴中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招引方式,新型工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近年来,巴州区把机械电子制造产业等作为工业突围主攻方向,2015年巴州区从深圳引进思广益项目后,及时把握上下游产业链及关联企业投资动向,通过以商招商、沿链招商等方式,又引进多家配套企业,带动手机周边产业发展,加速形成了机械电子产业集群,为巴州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全市石墨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小角楼、江口醇获评“首届川酒十朵小金花”,着力构建“原酒基地—酿酒—品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以全域旅游规划为引领,巴中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务实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文旅资源优势是巴中旅游发展的最大优势,近年来,巴中把“全域旅游”作为“六大突破”战略举措之一,鲜明打响“山水画廊·秀美巴中”特色品牌,擦亮“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五张金字招牌,加快建成旅游经济强市。目前,巴中共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光雾山等19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江县进入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巴山民宿”品牌进一步打响。

趣味登山、踏青赏花、果蔬采摘……今年“五一”期间,巴中的多个景区迎来旅游小高峰。“‘五一’期间,我们推出了光雾山杜鹃花节、三十二梁芍药花会、恩阳古镇葡萄酒风情周等一批颇具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的文化旅游活动,增加了景区吸引力。”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巴中旅游市场逐步复苏。数据显示,巴中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6.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15.03万元,纳入统计的5个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13万人次。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过去办理竣工验收手续,要跑几个部门,这次不到10天就拿到了竣工验收合格文件。”四川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杨礼军介绍,在办理手续过程中,恩阳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派专人上门服务,对办理流程予以指导,提高了核验的通过率。

验收提速得益于“多验合一”改革。2019年以来,巴中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审批成本。如今,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审批阶段,实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项目竣工验收提速60%以上。

聚焦关键性领域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巴中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改革创新已成为各地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内生动力的战略选择,也是巴中振兴发展、后发赶超的不二选择。

国有企业是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也是推动项目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平台,实现赶超发展,迫切需要国有企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2019年6月以来,巴中市委、市政府启动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推进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压缩企业户数,做大企业规模,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培育6家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的国有投资运营集团。

今年1月,巴中市国资运营集团、市公用事业集团、市城投集团、市农投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巴中市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巴中市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改革重组后的集团公司,将作为巴中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的投资主体、融资载体、运营实体,按照市场化原则承担全市资本运营、城市建设、农业投资、公用事业、文化旅游、交通建设等领域重大投资和重要建设任务,发挥国有企业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安全发展中的骨干中坚作用。

提升发展硬实力离不开好的投资软环境。近年来,巴中把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出台创建一流营商环境20条措施,开展营商环境季度“好差评”,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落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环境。

“坚持刀刃向内,推动革故鼎新,倒逼服务提升,以环境竞争力招引高品质项目、集聚高质量要素、引育高能级企业。”巴中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巴中紧盯绿色招商,招商引资项目质量更优,准入门槛也更严。巴中坚决禁止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三高企业”进入,同时对引进的企业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实现绿色振兴已成为广泛共识,绿水青山也成为被招引企业最为看重的优势和最想着力的产业。”巴中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构建高质量发展开放格局

不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

“以前巴陕没有高速直达,需要翻越米仓山,货车通行不便,现在走巴陕高速,运输时间大大缩短。”长期在川陕两地跑运输的陕西渭南人刘兴华,现在每月都要走巴陕高速进出川拉货。

巴中深处大巴山腹地,1993年巴中设立地区之初,90%以上的村不通公路,落后的地理环境制约了老区发展。

围绕冲破阻滞巴中高质量发展的“动脉血管”,建地设市以来,巴中掀起了以交通为重点的三轮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巴广、巴南、巴达等5条高速公路先后通车,巴万高速巴中至通江段通车,巴中恩阳机场通航……巴中与外界相连的通道持续打通,老区振兴发展跑出“加速度”。

以综合交通为重点,巴中聚力提升现代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建设大通道、大枢纽、大通信,强化聚集人流、物流、数据流和资金流,一批支撑区域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近日,位于巴中市恩阳区境内的汉巴南铁路青堡隧道加紧施工,挖掘机长臂挥舞,工程车往来穿梭,一片繁忙景象。作为巴中市的“明星工程”,汉巴南铁路的建设牵动着老区人民的心,铁路建成后不仅实现老区人民的“高铁梦”,也将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巴中市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推动巴中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省委对巴中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全面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布局,通过配套主干、联通支点、联动周边、区(县)协同、开放发展,将巴中建设成为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增长极。

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巴中正加快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目前镇巴至广安高速公路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作为北上出川的另一条大通道,该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有效连接陕西、四川和重庆三省市,完善川东北地区的路网结构,推进这一地区城市群发展。巴中市委主要领导表示,“要把该项目建设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向出川出渝重要通道来谋划推动,确保项目在今年6月底前实质性开工。”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4月21日,巴中市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市考察交流,期间,巴中市政府与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江北区政府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为全市积极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拉开了帷幕,也为巴中振兴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近年来,随着巴中市政府驻重庆办事处、重庆市巴中商会、知青联谊会的相继建立,进一步促进了两地人文往来,为深化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川渝两省市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初步安排,巴中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条件,初步确立了建设“北向出川出渝大通道、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休闲度假后花园”的发展定位。

巴中市委相关负责人提出,将细化落实“两个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合作协议内容全面落地落实,同时将合力推动两地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合力推动产业协作配套延链、合力搭建开放合作发展平台,着力开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渝巴合作新局面。

跨越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

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家里养了1头猪、10多只鸡鸭,准备栽1亩水稻和1亩玉米,加上政策兜底,应该能脱贫。”近日,在平昌县大寨镇四垭村里,62岁的唐金碧正忙着育秧。

唐金碧是巴中尚未脱贫的困难群众之一。来自巴中市扶贫开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巴中还有759户1942人尚未脱贫,同时还有处于贫困线边缘有致贫风险的农户1253户4059人,虽然已经脱贫但有返贫风险的不稳定户2131户6090人。

“这些群众有的身患疾病,有的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有的遭受重大变故,是真正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巴中市委主负责人表示。聚焦最后的贫困人口和困难边缘群体,近日,巴中市全面启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攻坚”行动,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今年3月,巴中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扶贫“大摸底”,各区(县)、各乡镇对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等情况全面摸排,动态补齐贫困对象出现的新短板。

“3月底前,按照每户有2项以上收入来源的标准,对生产发展类的1.8万贫困户,坚持种养结合,支持发展产业,补栏补植到位。”通江县委负责人介绍,对就业促进类的2.7万贫困户,坚持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相结合,3月底前实现全部务工就业。对综合保障类的2300余贫困户,全部纳入政策兜底,并参与资产收益分红。针对工作任务重、贫困程度深、推进力量弱的乡镇,该县增派7名脱贫攻坚战区副指挥长,并为368个非贫困村安排落实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驻点帮扶。

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补齐短板,跨越关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近年来,巴中以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集中力量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守住生态底线。

“过去这里的湖水都是黑色的,一到夏天,又脏又臭,现在弄干净了,再也闻不到刺鼻的臭味。”家住巴中市巴州区回风街道津桥湖旁的居民陈惠芳说。津桥湖的环境问题曾屡次被市民投诉,其症结在于上游的李家堰黑臭水体。近年来,该区通过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和生态恢复项目,未来这里将成为巴城首个城市亲水公园。

立足补齐短板,巴中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投入机制,引导民资民企以特许经营、PPP等方式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乡污染治理能力,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优生态环境。

如今,“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国家、省级重大战略,以及重大政策交汇叠加,为巴中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巴中围绕市委确立的实施“六大突破”、强化“六个推进”战略举措,自觉把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放到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把加快发展、振兴发展作为巴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万众一心、全力以赴,集聚优势资源、统筹工作力量、全力攻坚突破,奋力推动绿色崛起、后发赶超,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多巴中力量。

阅读:2822  【字体:   
回到顶部